2007年8月16日,美国第三大电脑制造商Gateway召开发布会,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市场。虽然绑定了强大的神州数码,但这个以性价比著称的国际品牌,是否会坚持其在美国的竞争策略,以低价为利器,切入中国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?新厂商的加入是否会引起新一轮的价格大战,引发竞争程度再度升级,人们正拭目以待。
不容小觑的购买能力
价格,还是价格,当社会的目光聚集到这两个字上时,中国PC市场的整体购买能力也再次引起了人们的置疑。究竟拼命压低利润,还是眼睁睁看竞争对手圈走更大市场?是否还有更好的出路?怪圈式的困惑成为当前每一个PC厂商必须面对的难题。
在中关村海龙市场,我们有幸碰到了一位正在选购台式电脑的郭某,他告诉记者:“关键还要看产品品质和服务。”
这是一家IT公司,负责采购郭某其实是公司的老板。2002年,郭某放弃某知名大学土木系博士学位的攻读,创建了属于自己的软件公司,专门从事建筑设计软件的开发。虽然已经打拼了5年,但公司的境况并不如意。郭经理告诉记者,每年的公司流水大概在1000万左右,可市场开拓的成本很高,所以每年的利润并不高。
郭经理表示,会主要考虑联想、戴尔、惠普三个品牌。“1台电脑按照6000-7000元计算,10台电脑就是6、7万,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月的利润。可电脑是生产工具,所以在这方面的投入很慎重。”公司原有的20台电脑中,大部分是老款的联想电脑,也有几台惠普。
虽然资金并不宽裕,但是郭经理表示,价格不会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,也不会考虑组装机和低价品牌。
在北京奥运所带动的巨大经济上涨中,有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正抱着乐观的心态,郭某的小软件公司只是其中一个。据商务部提供的最新数据表明,中国现有4200万中小企业,占所有企业数目的99.96%,随着奥运会的临近,这个数字还将快速增加。
不要小看这个群体,2006年他们贡献了全国GDP的58.1%;更不要小看这个群体的购买能力,低价的利剑已不能一剑俘获他们的芳心。
商用PC消费升级
“世界是平的”,互联网技术第一次把全球企业重新放在了同一起跑线上,新兴地区和新兴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,CIO的话语权越来越越大,企业投入到电脑等信息技术设备上的费用也大幅提升。